文|劉仕祥
系統(tǒng)地搭建招聘體系,無非是做好七個管理:招聘需求管理、招聘渠道管理、招聘廣告管理、候選人管理、面試流程管理、面試官管理、候選人跟蹤管理。如果你能夠做好這七個管理的細節(jié),那你的面試效率就會大大提升。
一、招聘需求管理
招聘需求一般由用人部門提出,公司領導批準后執(zhí)行。Hr執(zhí)行招聘計劃的唯一依據就是招聘需求。凡是招聘,都應由公司領導或根據公司權限手冊確定的流程,確定需求后,再進行招聘。很多hr,之所以會忙,是因為今天用人部門說招一個文員,明天用人部門說招一個工程師,而這些需求都是沒有經過審批的,這會讓hr做很多無用功。很多hr把人招到后,結果公司領導說這個人不能招,就白忙活了。要避免這一點,hr就必須做好招聘需求管理。
招聘需求管理,hr能做的,是和用人部門溝通該崗位是否需要招聘,以及協助上級領導做好決策。每當一個新的空缺出現,都要分析它在整個單位的作用?;ㄐr間看看是不是需要做一些調整,使該崗位更能發(fā)揮效用。首先應明確單位的目標是否有過變化?為了適應這種變化該工作是否作過調整?詢問其他部門對該工作的期望,這些期望是否都得到了滿足。設想一下該工作需要的知識水平和技能,看是否可能通過本次招聘為單位注入新知識、新技能?還要考慮該工作是否需要較強的溝通技巧,比如是否需要與客戶或其他部門密切聯系?
并非所有空缺崗位都需要填補。在千變萬化的商業(yè)環(huán)境中對某一崗位的需要量求可能只是暫時的。Hr要分析,崗位空缺出來后,是否一定要填補?如果一定要填補,那就要考慮招聘渠道的問題了。
二、招聘渠道管理
確定招聘需求后,就要確定要去哪里招聘。招聘渠道主要分為內部渠道和外部渠道。Hr在接到招聘需求的時候,要跟用人部門溝通,這個崗位在內部是否有人可以填補?其實許多公司都鼓勵這種做法,有些公司還在外部刊登廣告之前堅持先在內部公布空缺崗位。面試內部應聘者要容易得多,因為他們已經熟悉公司情況及其工作氛圍。但不要忘記他們最初被招進來是做不同工作的,他們適合現在的工作嗎?另外內部招聘并不能降低總費用。如果內部的人一旦來填補這一崗位,他們原來的崗位也需要填補。但相對來說,這樣可能會降低招聘的難度,從而提升招聘效率。比如,一家公司要招聘采購文員,這個文員需要對公司的產品等很熟悉,如果從外部招聘,可能會比較難,但是如果從生產部調一個文員過來,再從外部招聘一個生產文員,可能會相對來說簡單一些。
總之,做好招聘渠道的管理,不是要你選擇最好的渠道,而是要你選擇最適合而且能讓快速補充候選人的渠道。
三、招聘廣告管理
無論是內部招聘渠道還是外部招聘渠道,招聘廣告都是必須的。招聘廣告的最大作用,是吸引最多的求職者過來應聘。
招聘廣告包含公司的描述、公司的福利、崗位職責、崗位要求、崗位待遇等。
公司的描述,應該把公司的成立時間(如果很久),公司的股東背景、規(guī)模、公司理念、核心優(yōu)勢等描述出來。福利方面,五險一金、上班時間、是否有其他補貼等,都是對候選人的吸引要素。
至于崗位職責方面,應在工作崗位描述中將其職責和任務具體化。該工作需要的技能、經歷和對個人的具體要求都應羅列其中。編寫崗位描述時,切勿淡化工作中的困難。崗位職責描述要準確,這樣登廣告時才能將正確的信息傳達給應聘者,以便找到滿意的人選,避免誤會的發(fā)生。崗位職責描述應將工作頭銜和上下級關系包括在內。描述主要職責時,將期望新雇員取得的成績具體化。描述日常工作時,盡量使用諸如“聯絡”或“發(fā)展”之類的動詞,這樣新雇員就會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。
崗位要求方面,應清楚描述理想人選所具備的條件,就可以將工作的要求具體化。把工作分成不同的幾塊,逐一考慮。(教育和證書,經歷、培訓和技術能力,主要性格特點、特殊能力如駕駛,智力和情感因素)
崗位待遇方面,應查看其他公司類似工作崗位的工資水平,做到對外有一定的競爭力。
只有招聘廣告做好,才能吸引求職者。
四、候選人管理
作為一個高效的招聘hr,做好候選人的管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。很多hr早上一來公司,就打開招聘網站,然后查看簡歷,發(fā)現合適的,馬上給他打電話,在電話中,發(fā)現溝通不錯的,就發(fā)郵件約面試,一個上午下來,發(fā)現打了很多電話,也發(fā)了很多郵件,結果第二天,沒有一個人來。至于為什么不來,也不知道。想打個電話問問,發(fā)現昨天沒有聊天記錄,所以,忙了半天,一無所獲。這樣做招聘怎么會有效率呢?所以,一定要做好候選人管理工作。
1、不管是否合適,簡歷一定要下載保存,并做好記錄。很多hr給候選人打電話后,聊了很久,發(fā)現不合適,就接著聯系下一個了,其實,這有可能浪費了一份好簡歷。因為你跟他聯系那么久,現在不合適,說不定以后合適,等你需要他的時候,你卻無法聯系到他了。所以,所有簡歷都要下載下來,分類管理。
2、做好電話溝通的記錄。如果時間允許,建議你做一個表格,記錄你和所有候選人聊天的要點。包括候選人看重的要素,候選人為什么不合適等,都要記錄下來,下次翻出來看的時候,你就知道這個候選人的情況。
3、做好候選人面試記錄。這個主要是記錄成功邀約的候選人的情況。比如你約了候選人,他什么時候來面試,電話多少等,第二天,他如果不來,你馬上就可以給他電話,做到持續(xù)跟蹤。
總之,候選人要管理,不管理就等于白費功夫了。
五、面試流程管理
候選人約過來后,公司的所有一切,就盡收候選人的眼里。現在是雙向選擇的時代,企業(yè)可以選擇候選人,候選人也會選擇企業(yè),而面試流程就是給候選人的第一印象。比如,以前,我去一家公司應聘,去到之后,跟前臺說是過來面試的,結果等了十幾分鐘,前臺過來說,麻煩你稍等一下,我們公司hr正在打印應聘登記表。我一聽,我就知道他們準備不足,對候選人不夠重視。后來跟他們聊了幾分鐘,大家都好像沒有來電,我很快就提出來要走了。
其實,在面試之前,hr就要設計好面試的流程。
第一,候選人過來后,前臺要起立,歡迎候選人過來面試。然后按步驟詢問面試的崗位,做好應聘登記等,之后請候選人到相應的面試間,填寫應聘信息等。
第二,前臺通知hr和面試官面試。此時,hr要做好候選人的招待工作。按照公司的面試流程,做好測試等工作。在這個過程中,不要讓候選人等到太長時間,如果二面面試官在忙,hr應該盡量和候選人溝通,做到不讓候選人空等。
第三,最后,面試完畢,告知候選人下一步的工作計劃。
第四,送候選人出公司。
當然,這些只是基本流程,中間會有很多細節(jié),還需要大家自己去設計。
六、面試官管理
面試官管理是很重要的。有一些公司,面試官不專業(yè),問的問題根本就無法考察候選人的真實水平,這會讓候選人懷疑公司的管理水平,大大降低他們入職的意愿。記得有一個朋友跟我說,他招聘了一個軟件工程師,在面試的時候,他們聊得很好,后來,朋友去請研發(fā)部經理過來面試,結果研發(fā)經理聊了十分鐘,就跟朋友說可以辦理入職。后來朋友跟候選人聯系,候選人說,我對你們公司的研發(fā)水平有點懷疑,那天那個經理根本就沒有問過我專業(yè)方面的問題,就覺得錄取我,我覺得有點詫異。所以我要考慮一下。后來,這個候選人沒有去朋友公司上班??梢姡嬖嚬俚乃?,也是吸引候選人入職的一個重要因素,如果面試官不專業(yè),可能會失去一個不錯的候選人。所以,不要以為面試官不重要,可能面試官是整個面試環(huán)節(jié)中最重要的。畢竟,誰都想找一個大牛,來幫助自己的職業(yè)生涯有所發(fā)展。
所以,企業(yè)在面試之前,一定要做好面試官的培訓,讓面試官知道該聊什么,怎么聊等。
七、候選人跟蹤管理
就算前面所有的環(huán)節(jié)都不錯,但是候選人沒有跟蹤,也有可能會失去他。因為現在的人才競爭很激烈,稍有差池,他可能就去了別的公司上班。當然,候選人跟蹤管理,不僅僅是跟蹤候選人,還要做好候選人的入職管理、背景調查、維護好候選人的。
1、入職管理。候選人確定要入職后,hr工作效率一定要高,能今天走完入職流程的,就不要拖到明天,否則變化的概率很大。能讓他今天入職的,就不要拖到明天。這樣也是提高招聘效率的一個重要方面。
2、背景調查。背景調查盡量在征求候選人的同意之后再做。因為有些候選人不希望在職期間去做,如果在職期間做,就要問問候選人的意見,以免節(jié)外生枝。
3、維護好候選人。有些候選人可能需要一個月之后再上班,這個時候,為了能讓候選人去你公司上班,你需要做一些事情,比如,可以讓他先填寫入職申請表,或者交一些入職的資料,比如身份證、體檢報告等,這些東西交了后,他心里就有了一個跟公司達成的承諾,違約的幾率就大大降低。
??做好以上七點,我相信,你的招聘效率一定會有所提升!希望對你有幫助!